目前分類:自我訓練 (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

跑步姿勢可以影響體力續航力

也可以影響身體關節等等的健康

 

你的跑步姿勢正確嗎

 

來看看影片裡的姿勢跑法吧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左營慢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     俗話說的好,男跑者先求帥、再求快;女跑者先求正、才厲害,好的跑姿

不僅能讓你跑得更快,因為你讓每一分肌力充分發揮;也能讓你跑得更遠,因

為你每一步都能更加省力;比賽與活動時,我們不一定比別人快,但只要拍照

比較帥,那我想你就先贏一半。

       好的跑姿也是避免受傷的要素之一,良好的跑姿能讓身體成為一個天然的

避震系統,藉由流暢的動作與適當的體幹位置來分散衝擊,你也許很難相信,

即使是世界頂尖的選手,仍不斷在精進自己的跑步動作,以求得更有效率、壓

力更小、更省力的跑法。

       好的跑姿說難很難,說簡單也很簡單,有人怎麼跑就是怪,也有人隨便跑

也很帥,但跑步動作仍有些基本的要領,在平日練跑之餘,不妨將這些要領謹

記在心,配合相關的跑姿練習動作,相信你的跑姿會逐步改善。

跑姿的要領

  良好的跑姿.jpg  

 

1. 小腿與雙腳: 

       你也許有這樣的經驗:和別人同跑時步伐特別大聲、跑完步小腿又痠又緊

、或腳背與小腿骨前側有些痠痛、甚至不管換了甚麼鞋子,跑完腳底總是感到

十分緊繃,這些其實都和小腿與雙腳不夠放鬆、步伐轉換不夠流暢有關。 

       先忘掉你的小腿與雙腳吧!想像膝蓋以下空空如也,如此可以幫助你把意

念專注於更重要的擺臂、核心與腿後肌群;而不是越跑重心越低、小腿越緊繃

、整個人都垮了,變成用小腿和雙腳拉著身體前進。 

       接下來,想像你的腳落地時如羽毛般輕柔,隨之往前腳掌滾動,再輕輕地

由腳跟收起,就像汽車的輪胎一般,雙腳交替畫著優美的圓弧,而不是有稜有

角地重重觸地,我想你應該沒看過輪胎是正方形或三角形的吧?

2. 骨盆:

       骨盆是一般跑姿理論較少提到的部位,但骨盆的穩定與靈活度,卻和跑步

表現息息相關。想像骨盆是一個大碗,裡面裝著九分滿的水,跑步時你要設法

不讓這碗水濺出來,也就是保持骨盆穩定,並讓核心成為發力中心,由核心肌

群來穩定與引導腿部擺動。

       如果你核心無力、腹部與下背肌力不足、或總是靠雙腿費力地跑步,那你

的碗一定左搖右晃、前翻後倒,水灑得滿地都是。

       穩定之餘,也要讓骨盆有足夠的靈活度、隨著身體而水平律動著;讓我們

把場景轉換一下,你有著一個正在手拉坏中的碗,快速流暢的水平轉動著,你

要控制轉動的速度和力道,幅度太大、前傾後倒,都會歪七扭八。

       穩定而靈活的骨盆,能讓你充分運動核心肌群來跑步,雙腿的活動範圍也

會更廣,碰到路面的衝擊時,也能更流暢地將衝擊力分散,而不會由下半身全

然吸收,造成常見的膝蓋、腿骨、與髖關節不適,若要打個比方,從骨盆、膝

蓋、到小腿與腳掌,就像汽車的懸吊系統一樣,各環節穩固相連,又能隨著路

面的起伏將衝擊分散。

3. 大腿與膝蓋:

       如果你有膝蓋不適的問題,那很可能是由於你跑步時習慣跨大步,讓腳在

身體重心前方落地,進而讓膝蓋吸收大量衝擊;另一個原因是由於雙腳在落地

後,腿後肌群和臀部肌力不足,將腿後擺、收起雙腿的動作不夠流暢,所以來

自路面的衝擊力無法有效地轉化為前進的力量,反而讓身體成為吸收衝擊的媒

介,跑久了身體不出問題也難。

       要避免跨大步,你必須善用上半身,以擺臂帶動雙腿、讓手腳成為相互搭

配的夥伴,手臂往後擺的同時,由大腿後側肌群將小腿與雙腳提起,另一隻腿

則順著前述律動的骨盆而往後擺,讓路面的力量往後分散、而不是被身體吸收。

4. 上半身:

       你知道嗎?跑步可不光只是用雙腿在跑,上半身的穩定與協調、以及上下

半身的連貫性,對跑步效益與跑姿可是有關鍵的影響。跑步時上半身應保持直

立,而非彎腰駝背,直立並不是要你有如憲兵立定般地刻意挺直;身體與四肢

都是放鬆的,想像你的脊椎從背後往上、直到頭頂、往天空延伸而撐起身體,

就像一隻穿過棉花的針,中心強而有力,四肢與軀幹則柔軟靈活。 

5. 擺臂: 

       我想大部分的跑者都是往前進,不是倒著跑,所以擺臂的時候應該要往後

擺,讓前傾而跑的身體得以平衡,而不是向前打拳;想像你的手臂是一個鐘擺

,肩膀是支點、上臂是擺臂、手肘是末端的錘,以手肘為中心左右交替往後

擺動,你會發現一邊後擺的同時另一邊會順勢前擺,掌握這個律動,讓雙腿配

合這樣的節奏跑動,會更為省力輕鬆,雙腿得到雙臂的支援,不再孤軍奮戰。 

       此外,記得上半身提到的脊椎,這是貫穿身體的中心線,擺臂時盡量保持

前後擺動,不要超過中心線,過大的橫向擺臂也會讓身體產生不必要的側向扭

轉,浪費力氣。

如何建立良好跑姿

       想要有良好的跑姿,除了規律的練跑、向跑步好手請益之外,姿勢操練

(form drills)是很好的跑姿練習方式,藉由針對跑步常用肌群與動作的相關訓練

,同時增進協調與反應性,並讓你能更熟練地運用核心肌力,逐步建立理想的跑姿。 

1. 高抬腿(High Knees) 

       上半身直立,配合擺臂,左右交替提起大腿,盡量讓大腿提至與地面平行的

高度,提起後隨即放鬆,並讓落地的腳保持柔軟與彈性,讓腳觸地後隨即彈起,

而不要重重踏地;同時,注意上半身的穩定與平衡,不要為了抬高雙腿而左搖右晃。 

2. 快步(Quick Feet) 

       和高抬腿的動作類似,但不需將雙腿往上抬高;在動作穩定的狀況下,盡可能

地快速交替向前踏步,不需在意前進的速度,重點在於維持高步頻與左右協調的

踏步動作,這個練習可以訓練協調與反應,且可以幫助你學習放鬆雙腳。 

3. 墊步彈跳(Skipping) 

       像我們小學下課後開心地邊跑邊跳回家一樣,略為助跑後,配合雙臂後擺、

向前上方蹬出跳起,落地後可以直接換腿跳起、或墊兩步後再進行下一次跳躍。 

4. 輕快跑(Strides) 

       正如其名,輕快跑就是輕鬆、快速地跑步,這是一種短距離的快跑練習;

充分熱身後,從高步頻小步伐開始,逐漸加大雙腿後擺與擺臂的幅度並提升速度

,過程要注意跑姿穩定、步伐流暢、與身體放鬆,不要死命地往前衝,大約跑到

七至八分力即可。 

       輕快跑也是賽前或高強度訓練錢很好的熱身動作,可以提升心跳,讓肌肉

放鬆,並模擬預定練習或比賽的速度感。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資料提供 : 運動筆記

 

 

 

 

左營慢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     我們都知道,馬拉松屬於耐力性運動,所以你的練習自然也繞著耐力這個核心

打轉-輕鬆跑、配速跑、長程慢跑(LSD),這些維持穩定速度、持續進行的跑步練習

,能提升你有氧耐力,肌力和跑姿也隨著練習逐漸進步。但日子久了你也許開始

發現,進步的幅度不若以往,在同樣的距離,怎麼跑就是這個時間,屢試不爽。

       速度快,就跑不久,距離長,就跑不快,這樣的瓶頸要如何突破呢?

       間歇跑就在這樣的困境中應運而生,間歇跑由高強度的快跑和低強度的慢跑,

組合數個循環,以達到質(速度)量(距離)並重的訓練目的;跑者在快跑的過

程中刺激心肺系統,數個循環(可以多達20次)後累積足夠的訓練量,間隔的慢跑

時段,又能代謝乳酸、讓身體略為恢復,以進行多趟的訓練,身體就藉著反覆快跑

的刺激,逐漸適應平時均速跑難以維持的高強度,這就是間歇跑提升速度的原理。

間歇跑.jpg  

間歇跑的類型

       間歇跑基本上是以快慢交替的方式進行練習,但依據不同的比賽和訓練目的

,有著數種不同的類型,短距離比賽的跑者適合進行高強度、距離短,休息比例

較長的短間歇,長距離跑者則適合相對較低強度、距離長,休息比例較短的長間

歇。你發現了嗎?這樣的練習模式其實就是仿照你比賽項目的模式進行,短距離

跑者的比賽時間短,在短時間內迸出最高能量,長跑者則需要將速度延續、保有

速度的耐力。

       常見的長間歇有800公尺、1公里、1.2公里不等,如果你從來不曾跑過間歇

訓練,可以先體驗快慢交替的跑步方式,每週選一次練習,充分熱身後,用稍喘

、不能隨興談話的速度快跑1分鐘,然後慢跑1.5分鐘恢復,重覆進行5-8趟。每

週逐漸延長快跑的時間,如果能適應快跑3分鐘、慢跑1.5分鐘的循環,那你應已

熟悉間歇跑的訓練模式。

       這裡提供一個1200m間歇的訓練安排,供大家參考,可以做為間歇訓練的體

驗練習:

   

  • 先找出最近一次5公里路跑賽的成績,或是自我測驗,測驗要選擇天氣良好、不受干擾的場地進行。
  • 進行間歇練習前先熱身跑2公里。
  • 用5公里比賽配速跑1200公尺,最後的100公尺逐漸加快速度,然後恢復跑600公尺。
  • 重覆1200/600的循環3-5趟。
  • 跑完後以2公里慢跑恢復、結束後伸展。

 

訓練強度

       如果你有使用心跳錶,間歇訓練的強度應達到最大心跳率的85%-95%之間,

間歇距離越長、趟數越多,則強度應降低;距離越短,趟數越少,則可以提升強度

快跑後的慢跑階段,要讓心跳降到最大心跳的70%,一但降到70%,隨即開始進

下一趟,間歇跑起初幾趟會比較不順,可以略為降低一些配速進行,中段是最流

的時候,會跑得很有自信,倒數幾趟會有些吃力,但應感到仍可以繼續完成,訓

結束後會有些疲憊,但不至於筋疲力盡。

 

注意事項

       間歇雖然是間隔和休息交替,但休息時段不可過久,若讓心跳降至有氧區間(約

70%最大心跳率)以下,訓練的效益就會打折扣;如果沒有心跳表可以監控強度,可

以用運動時間為指標,短間歇快跑和恢復的時間可以設為1:1,長間歇可以設為1.5:1

或2:1。由於間歇跑是以超過乳酸閥值(乳酸會快速累積的臨界點)的高強度進行訓練,

對於身體的負擔相對較大,如果沒有良好的跑姿和肌力為基礎,那很容易因為反覆的

衝擊與瞬間的動作不協調而受傷;本文一開始即強調有氧耐力是耐力運動的根本,如

果沒有打好有氧耐力的地基,間歇的強度很容易就會讓你超出極限、無法完成預定課

表,不僅成效大減,信心也受打擊,就算勉強完成,精神的疲累也會延續數日,甚至

產生厭煩和倦怠。

       建議各位初學跑者不要急著追求速度,先打好耐力、肌力、與跑姿的基礎,若你

初嚐間歇,也應從較為保守的配速與趟數起跳。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資料來源 : 運動筆記

Copy-of-Copy-of-Trail-Run.jpg  

 

     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左營慢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